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长长的巨型“风筝”也能发电!近日,全球最大的5000平方米高空风力发电场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试验场开业。完成了全部预定试验并成功闭合降落伞,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风技术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风力发电是利用空中组件在300米以上高空捕捉风能,实现“能源能源”能源的新能源技术。这个过程类似于风筝的收缩和飞行:降落伞单元利用氦气球提供初始升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打开空气降落伞,利用空气降落伞随空气往复运动以获得空气能量。这将创建一个主缆拉力大,进而驱动发电机组发电。 “飞行电站”,发电效率如何?高空风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验项目现场指挥曹伦表示,拟建的“电站”单机额定功率为5兆瓦。从500米上升到3000米高度后,又回到初始位置。单次发电周期约20分钟,每次增加发电量约500千瓦奥拉。据测算,正常情况下年发电量可达10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00吨。获得高空风能,国内外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风基和陆基。主要区别在于发电机的位置。风基路线地点安装在飞机上用于高空发电的发电机;地面路线选择将重型发电机固定在地面上,通过翼伞、飞艇或其他空中组件捕获风能,从而吸引地面发电机发电。本次测试的降落伞梯式地面高空风力发电系统由“空中组件+牵引电缆+地面组件”三部分组成。 “飞行电站”发电看似原理简单,但由于需要克服风切变、湍流、极端天气等影响。例如,一把5000平方米的雨伞展开面积很大,可以覆盖约12个标准篮球场。打开伞非常困难,并且操作地面绞车的绳速高达每小时50至60公里。有了远程风电、风电可用,为什么还要发展高风电呢? “高海拔风能具有风功率高、风向稳定、分布广等优点。理论储备可达到全球用电量总需求的100倍以上。计算表明,与普通陆上风电相比,可节省90%的土地和钢材消耗,降低近30%的电费。”中国能源工程、中电工程高级技术专家霍少雷表示。“高空风能仍属于尚未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无人区’。随着设备成本下降、技术逐步落地,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接下来,我们还将进行多伞飞行试验,计划明年底进入发电试验阶段。”霍少雷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在伞领域拥有一系列基于高效率的自主知识产权。高空风电化,可实现行业整个技术和设备的自主控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