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水平的集中体现。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持续推动物流降成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适应供需、贯通内外、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邮政快递网络,物流业市场规模有望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商品畅通的背后,物流成本对全社会也保持着坚定的否认。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量占比物流运输占GDP比重下降至14%,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1和0.2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物流成本的稳步下降也为物流行业需求端的扩张注入了强劲动力。 9月份,轨道交通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多式联运业、邮政快递业新订单指数均实现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以上。以邮政快递行业为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快递寄递量总计1450.8亿件,同比增长17.2%。快递包裹加速投递,是全国统一市场加快建设的生动体现。还应该指出的是,t单一环节成本低与全链条运营成本高仍然是物流运作中众所周知的矛盾。根据《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计划》,到2027年,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力争降低到13.5%左右。这也向我们说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涉及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率。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方式中的发展问题需要协调和推动才能蓬勃发展。提高供给能力是增强物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纵观全球知名物流企业,它们都深植于产业链、供应链。当前,我国产业升级换代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保证物流供应的质量。物流企业要拓展拓展物流服务链,深化产业联系,增加优质供给,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实现全产业链接,共同推动我国产业迈向泛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注重现代配送物流体系与全国综合立体运输网络建设对接,提高转换效率,形成跨模式、跨区域共享、互认的“一单到底”高效运营体系。推动物流成本降低、质量提升、效率提升,离不开建设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和适宜的政策环境。ment。目前,我国多式联运比重已大幅提升,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度障碍和监管障碍是障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共同加强支持和要素支撑,确保铁路专用线和一带一路建设用地用海。比如,实施“进港区、进厂区、进园区”铁路专线,打通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集装箱运输 “一箱制”不断扩大试点示范影响。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金冠平)
(编辑:胡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