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 苏向高 近日,监管披露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发达的保险业不仅是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是经济体应对风险、增强稳定性的“稳定器”。保险业通过风险分散、损失补偿和长期资金供给,显着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正因为如此,各国都将保险业竞争力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基于当前的内外部形势,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迫切需要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福祉。具体来说,保险业需要从四个维度继续“进步”。一是回归安全本源,强化“稳定器”功能。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社会保障和民生福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保险业累计支付赔款9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增长61.7%。农业保险为8亿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储备金累计达到11万亿元。当前l居民对价格合理、保障适度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需求旺盛。与此同时,新生产力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对相关责任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巨灾风险加剧,保险业在相关领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未来,行业应围绕上述主阵地精准发力,不断夯实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基础。二是充分发挥资本收益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已超过36万亿元。保险资金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他们也保持和增加了自身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但当前保险资金配置结构仍存在优化空间。保险资金大量投资于债券、银行存款等资产,其中债券占比50%左右,非上市权益类、股票、产业投资基金占比较低。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保险资金有必要进一步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更好地支持新生产力发展——这也要求保险资金考核机制和投资理念同步转变。三是充当长期投资者,保障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一年来对平息市场波动、提升投资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s。未来,监管部门或将继续引导基金机构不断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参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助力优质企业成长。同时,保险机构应积极发展年金保险、专门商业养老保险等业务,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四是提高海外业务比重,扩大全球影响力。总体来看,中国保险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和全球竞争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拓展海外市场不仅可以满足中国企业“出海”的需求,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打开第二条增长曲线,增强发展的稳定性。需要国内保险机构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海外经营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保险集团。展望未来,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我们坚守保安全的初心,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就希望在巩固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效率、动力的全面提升。保险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做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贡献更多保险力量。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影响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