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年内,多家银行上调了该机构部分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

发布者:bet356亚洲版本体育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0-19 09:36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证券日报》记者 彭岩 近日,中信银行在官网宣布,自10月15日起逐步上调17只资管产品的风险评级。事实上,年内多家银行调整了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大部分基金的风险评级呈现上行趋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楼飞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银行上调代售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主要是为了落实监管要求。该建议不仅可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而且可以让银行建立独立的风险评级机制,优化筛选和推荐流程,从而增强投资者的适当性。基金代理业务的专业性和合规水平。特别是多款产品风险评级调整,中信银行此次调整的17只机构资管产品中,风险评级上调15只,下调2只,涉及汇添富基金、建信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安基金、易方达基金等机构的产品。从产品类型覆盖来看,中信银行风险评级调整范围较广,涵盖被动指数债券基金、部分混合债务基金、部分股权混合基金、灵活配置基金和混合FOF基金,几乎覆盖了当前市场所有主要基金类别。从调整方向来看,大部分产品都呈现出风险评级上调的特点。其中,两只北交所主题偏股混合型基金汇添富基金评级由PR4上调至PR5。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该配置中具有较大风险评级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信银行今年第四次调整该机构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该行表示,此项安排是基于监管要求,管理投资者适当性,有效履行适当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遵循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以及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产品风险评级的基本原则。事实上,除中信银行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年内也相继调整了部分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大部分基金的风险评级均上调。从产品类型来看,以股票型基金和中高波动性混合型基金为主。对此,薛浩苏州商业银行特约研究员翁艳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从安排类型上看,权益类产品是评级上调的首要对象。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该类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为显着,其风险特征会随着股市波动加剧而增强。同时,一些原本评级较低的产品因监管要求的细化而被重新评估,风险评级也被调整。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对于多家银行代行上调公募基金风险评级的主要原因,薛红艳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监管要求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双驱动。一方面,《商业银行代销业务管理办法》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NKSOR》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独立、审慎地对代销资管产品进行风险评级,确定适合购买的客户群范围。如果产品风险评级结果与合作机构不一致,则应按照较高原则使用评级结果。这一政策直接鼓励银行加快落实合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波动, 调整后,部分基础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发生变化,实际风险水平上升。银行需要通过提高NG评级来反映真实风险。前海开元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调整机构基金风险评级对于加强合适投资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逻辑是银行根据基金的实际投资方向和运作情况准确识别风险。最终目标是贯彻“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的适当原则,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从影响角度来看,薛红艳进一步分析,对于银行来说,短期内,代销收入可能会因高风险产品销售受限而发生变化,但长期来看,通过强化主体责任、提高适当的尽职调查能力,可以有效化解法律纠纷和声誉风险,使代销业务向合规化、精细化转型。对于资管行业来说,动态评级将倒逼基金公司优化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促使行业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发展”。机构需关注稳定性投资策略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对于普通投资者应如何应对风险评级调整,薛红艳给出了五点具体建议:一是关注银行通过官网、APP等渠道发布的调整公告,定期核实银行产品的最新评级。其次,重新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保投资产品评级符合个人风险偏好;第三,如果持有产品评级上调,通常不会影响现有仓位,但需要谨慎判断是继续持有还是调整配置;四是涉及定投基金,产品评级超出限额,可能导致减持失败,需要立即重新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或更换适应性产品;五、理性对待评级调整,以此为契机优化资产配置阳离子。 (编者:徐子立)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个人意见,您是作者。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