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金瑞廷:继续向更高水平扩大开放

发布者:365bet体育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1-01 09:49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标志。 “十四五”期间,我们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发展、新成果。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战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打造了“十五五”时期扩大高层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框架。释放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未来五年,我们要准确认识坚守高水平开放的丰富内涵,聚焦制度开放、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提升我国开放水平。 “十四五”时期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为“十五”期间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奠定坚实基础。对外贸易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我国面临全球需求低迷、供应链受阻、单边主义抬头等紧迫压力,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货物贸易规模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主要贸易方式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预计“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将突破15万亿美元。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占整体贸易比重提升,标志着产业基础、产业链现代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跨境电子商务、抢占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外贸注入新活力。此外,我国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主动扩大进口,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双向投资水平持续提升。在“携带”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缩减医疗器械准入负面清单对外投资,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尽管跨境投资波动较大,但我国吸收外资规模保持稳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大幅提升。 “流出”方面,外资向东道国缴纳税收超过3000亿美元,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工业化和现代化;对外承包工程规模再创新高,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建成投产,带动装备和技术标准“走出去”。制度开放深入推进。 “十四五”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从基于商品要素流动的开放,转变为基于政策、法规、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一方面,依托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缩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妥善推进跨境数据流动等新兴领域制度变革。另一方面,我们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基本宣布在当前和今后的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不再要求新的特殊和习惯待遇,这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感。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十四五”期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搭框架、打基础”走向“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设施、普惠、普惠金融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工程。提高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行效率。据统计,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共同努力,共与69个国家和组织签署113份标准合作文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网络。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不仅促进了我国与共同建设国家的双向交流和协同各国,也为全球互联互通做出了重要贡献。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方向。 “十五”时期是主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夯实基础,全力以赴。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我国外部环境安全稳定构成一定威胁,但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拓展,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推动新时代建设她的水平开放的经济体系。积极扩大自主开放。结合中国需求和世界期待,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设计”,在规则整合、领域拓展、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服务业扩大市场准入为重点,有序推进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关注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标准、劳动保护等“后边界”问题,构建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体系。扩大经贸“朋友圈”,加快区域、双边协定和投资协定进程,推动高标准自贸区建设二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建交国产品100%税目实行零关税措施,以自身开放促进共同开放。延伸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制度变迁的可复制、可推广成果,提高中西部、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形成区域开放格局。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加快贸易转型“规模、质量、效率并重”和“商品+服务+数字贸易协同”。一是推动货物贸易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积极拓展中间品贸易,着力提高关键原料和必需材料竞争力,完善共同认证制度,加强欧美传统市场一体化,拓展新兴市场东盟、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并且完全依赖单一市场。二是推动服务贸易潜力释放,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依托数字经济优势,促进金融、知识产权、信息、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出口,建立服务贸易变革和发展示范区协调机制,推动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内外贸企业联动发展,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等生产性进口和高端消费品和服务等生活消费品进口。三是以数字贸易为重要引擎,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推动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促进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身份识别验证和电子支付方面的国际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企业,促进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云计算等出口,加强数字技术在贸易全链条的应用。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优化环境、提高质量,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增强外资实效。在吸引外资方面,我们将着力通过“准入、经营”打造新优势,继续缩减负面清单,放宽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准入关税限制;重点吸引高端制造、创新技术、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鼓励外资参与技术和产业升级;营造透明稳定的制度环境,保障国民待遇完善外商投资投诉机制,增强外商长期信心。对外投资方面,重点完善“合理布局、提高效率”的管理服务体系,引导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参与对外投资;持续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加强预警和风险防范,提供MGA法律、金融、税务服务;推动外资与产业升级结合,引导产业链跨境顺畅布局。高质量“一带一路”一体化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可持续发展。上一方面,要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工程。加快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后续建设,完善中欧铁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提高跨境运输效率;聚焦减贫、卫生、教育、农业,建设学校、医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促进民心相通。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拓展绿色、数字、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贸易领域,重点推进通关便利化、降低成本。在投资合作、产能合作方面鼓励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中地区重点推动实施绿色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深化数字技术在跨境贸易、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金瑞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国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张梦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