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规划。其中,“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发展目标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贯重视,展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战略豪情。人们孜孜不倦地伤害的现代化。 “十四五”期间,面对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央为推动我国推进美丽中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取得了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辉煌成就。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到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提高2.4个百分点;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长江干流全线水质优良r、黄河连续多年保持II类;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四年超过90%。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生态保护和恢复面积已超过1.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至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加快,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5.9%提高到2024年的19.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煤电,居世界第一。全球最大的碳市场运行良好,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0%以上。经济发展“绿色含量”显着提升。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增加达到6,430个,占制造业总产值的近20%。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和新能源产业链。 “十四五”绿色发展的实践充分表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一定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要和重要支撑。实践结果充分证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国情的科学选择。这与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目标完全吻合。一系列公关实践探索和宝贵经验,不仅为“十五”期间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我们有信心继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蓝色 图片已绘制,是时候继续前进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全面深入领会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思想为科学指导,加快推进绿色综合发展新成果。一是绿色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指导,统筹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要求我们在诸多目标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障良性互动。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深入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培育壮大绿色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增加产业“绿色含量”,提升经济“含金量”。生态系统控制和优化。这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任务。 “十五五”期间,污染防治要更加注重精准、科学、法治,不断针对短板弱项。同时,要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水的系统性出发,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要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力度,加快新型电力体系建设。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现有煤电机组节能减碳改造,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四是积极持续推动实现碳达峰。要明确目标、聚焦重点,加快实现碳中和。五是加快发展绿色生产生活。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加快发展绿色生产生活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制度变革,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大力倡导简单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和方式,广泛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和模式。推行绿色低碳节约,树立全社会节能、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等意识。(本文来源:每日经济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政策研究所资源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室李伟明)
(编辑:张梦雅)

推荐文章